最近金融圈上演了一出精彩绝伦的"套娃式欠钱"连续剧。现代金控凭借"先用后付"的硬核操作,愣是把POS机生意玩成了校园贷——先200块白拿人家价值两万的机器,等靠代理商激活收割完韭菜,再慢慢还厂商的货款。这套"空手套白狼"的功夫,怕是连某宝花呗都要直呼内行。
福建魔方公司现在估计肠子都悔青了:当初以为卖的是POS机,结果卖成了理财产品。2928万货款说好的分期付款,硬是拖成了"百年老赖套餐"。更离谱的是违约金和律师费也要分期,这波操作堪称"白嫖界的教科书"——毕竟连某夕夕砍一刀都不敢这么玩。
二、厂商追债联盟:从武昌起义到上海滩风云
自打去年秋天起,金控就成了POS机界的"全民公敌"。武汉天喻信息带着400万账单率先发难,上海动联和新大陆紧随其后,活脱脱上演了一出《支付公司围剿战》。最狠的传盛语智直接甩出3000万账单,这数字看得吃瓜群众直哆嗦——都够在陆家嘴买半个厕所了!
要说这些厂商也是实惨,平时卖POS机都是"一手交钱一手交货"的正经生意,哪想到遇到个专业薅羊毛的。现在可好,原本该收钱的甲方爸爸,硬是被逼成了天天打卡催债的客服小妹。建议下次签合同直接加条:"本交易最终解释权归金控所有"。
三、商户的"提现"历险记:从刷卡到卡脖子
这边厂商还在打官司,那边商户们已经开启了现实版"提现大作战"。某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张老板吐槽:"我上个月刷的卡,现在连个水花都没见着。要不是看到新闻,我还以为POS机改行做慈善了!"更魔幻的是,想要回款还得亲自去总部"面圣",不知道的还以为在玩真人版大富翁。
总部前台现在堪比春运现场,本地商户自带小板凳排起长龙,外地朋友只能望洋兴叹。这时候就体现出"近水楼台先得月"的真理了——住得近的商户上午登记下午到账,外地的?建议直接购买"催款加速包"。不过要说最会来事的还得数代理商,人家已经开发出"代客讨债"业务,收费合理服务周到,堪称金融界的滴滴代驾。
四、代理商的"神操作":从中间商到职业讨债人
要说这届代理商真是把"危机公关"玩出了新高度。当商户们还在纠结要不要买高铁票时,他们早已研发出"代骂代催代登记"一条龙服务。收费标准从88元到888元不等,业务范围包括但不限于:代写讨债小作文、代拍维权短视频、甚至还能代购总部楼下奶茶(据说喝同款奶茶能提高催款成功率)。
最绝的是有代理商开发出"远程讨债系统":只需提供身份证复印件+手持POS机照片+三声真情实意的"还钱",就能享受VIP加急服务。就是不知道这种"云讨债"算不算新型互联网+业务,建议申请国家创新基金。
五、金融圈迷惑行为大赏
1. 机器滞销套路:先用0元购吸引代理商,再用激活返现绑定商户,最后用延迟到账留住现金流。这套"俄罗斯套娃式"资金玩法,建议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。
2. 总部排队玄学:据前线记者发回报道,穿红色衣服、带保温杯、用某米手机的商户到账速度提升30%。别问,问就是量子力学。
3. 债务转移艺术:代理商欠支付公司,支付公司欠厂商,完美实现"三角债闭环"。建议高校经济系开设《21世纪中国式债务链研究》专业课。
六、吃瓜群众的灵魂发问
1. 金控法务部是不是全员在练习"拖"字诀?建议报名《拖延症治疗速成班》,学费从违约金里扣。
2. POS机厂商现在改行做侦探了?毕竟要追踪被转手十八道的机器下落。
3. 商户们要不要集体改行写讨债文学?《那些年,我们一起追过的POS机》绝对能冲榜畅销书。
七、行业观察:当支付变成"慢动作"
这出大戏暴露出三个扎心真相:
1. 支付行业的"信用透支"比信用卡透支更可怕——毕竟前者连还款日都不用记。
2. 金融创新和金融套现之间,可能只隔着一个脑洞大开的法务团队。
3. 在中国做生意,不仅要会看财务报表,还得会看风水——比如避开某些支付公司的生辰八字。
八、魔幻现实启示录
建议各位老板更新生意经:
1. 收不到款别急着买转运珠,先查查合作方是不是在被告席常驻。
2. 遇到说"等赚到钱就还"的,请自动翻译成"等太阳从西边出来"。
3.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:签合同!签合同!签合同!最好再加条"违约者表演胸口碎大石"。
最后温馨提醒:珍爱钱财,远离套路。毕竟在这个魔幻的金融世界里,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坏账哪个先来。至于金控这出大戏何时落幕?让我们搬好板凳备好西瓜,且看下回分解!